黑白电视机:岁月深处的温暖记忆
(作者:辛恒卫 初审:央行 杨通达 审编:杨川)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时光匆匆,许多往事已随风雨飘散,然而,七八十年代农村那台黑白电视机,却如同镶嵌在岁月深处的宝石,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承载着无数人难忘的回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的娱乐生活极为单调。“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农民们整日忙于农活,一年半载盼来区里的电影放映队到生产队,便是最大的乐事。无论严寒酷暑,大人小孩皆是 “追影族”,《地道战》《地雷战》等经典影片,不知看过多少遍,台词早已烂熟于心。课后的操场、放学的小路、打柴放羊的山坡,都能听到孩子们模仿影片台词的欢声笑语。
直到 1988 年冬,村头代销店的马大叔买了一台 17 英寸黑白电视机,这在山里农村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十里八乡。一个方方正正的匣子,竟能不断播放画面,众人皆觉稀奇,纷纷成群结队前来观看。马大叔热情好客,屋里坐不下,就将电视机搬到院子里的小桌上,后来人太多,院子也容纳不下,便索性移至门场的大操场。
电视机前,黑压压一片观众,个个全神贯注,犹如课堂上遵守纪律的学生,屏气凝神,无人交头接耳。前排的坐着自带的小凳子,后排的站着,更远处的则踩在高板凳上,只为一睹屏幕上的精彩。因距离较远,画面时常模糊,每到关键处,总有人急得抓耳挠腮,不停地询问身边人剧情。
观影之路,并非总是顺畅。若遇刮风天气,电视天线摆动,信号不稳,屏幕便会布满 “雪花” 或出现扭曲图像。此时,马大叔便会手持细长竹竿,登上屋顶,一边调整天线位置,一边大声询问:“图像清晰吗?” 而下方的观众则焦急等待,生怕错过任何精彩瞬间,一颗颗心因这小小的电视机紧紧相连,共同期盼着画面恢复清晰,那份期待,宛如久旱盼甘霖。
后来,农村经济逐渐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家户户陆续购置了 14 至 17 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夜幕降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忙完农活的人们,会打开电视机,观看新闻、电视剧;孩子们做完作业,也会守在电视机前,沉浸于动画片、儿童剧的世界。电视机成为了孩子们童年欢乐与梦想的载体,他们模仿剧中人物,玩起角色扮演游戏,会因角色的命运或喜或悲,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奇妙的剧情之中。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时光飞逝,科技日新月异,彩色电视机、液晶电视、智能电视相继走进千家万户,老旧的黑白电视机逐渐被时代淘汰。然而,它所留下的记忆与情感,却如烙印般深刻,每当忆起,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眷恋,亦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黑白电视机,如同一部无声的史诗,记录着成长的足迹,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它虽已远去,但那份温暖与感动,将永远伴随我们,成为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财富,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