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陈仓区养老保险政策宣传:以文艺为翼,让惠民之声远扬
(作者:邵怡潇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在庆祝建党周年的欢乐氛围中,人社部门精心筹备的 “红心向党织锦梦 就业社保破浪行” 广场文艺演出盛大开场。活动现场,歌声、快板声、朗诵声交织回荡。宝鸡市陈仓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自编自导自演的政策宣传小品,凭借贴近生活、寓教于乐的特点,成为全场焦点,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舞台演绎:以艺术为桥,解政策之惑
这个小品可不只是为了娱乐,它肩负着传播社保政策的重任。演员们操着生动诙谐的方言,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把抽象的社保政策条文巧妙地融入生活场景之中。小品重点聚焦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年检”。既着重强调按时、规范认证对保障基金安全、确保养老金精准发放的重要性,也展现出经办机构严谨负责的服务态度。
演员们通过情景模拟,清晰直观地向观众展示 “线上 + 线下” 多渠道、无障碍的认证途径。在 “足不出户” 掌上办环节,现场教学如何使用 “陕西养老保险” 手机 APP 进行人脸识别自助认证,详细讲解操作要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身边服务” 就近办部分,则演示了怎样通过政务服务大厅等线下渠道便捷办理。现场观众被逗得笑声不断,掌声此起彼伏,政策要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印刻在大家心里,成功解决了部分群众对年检流程 “不了解、怕麻烦、易遗忘” 的难题。
纵深拓展:服务下沉,暖民心之需
舞台上的精彩呈现,只是陈仓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全方位政策宣传服务体系的冰山一角。他们深知,政策要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落地;服务要有价值,就得让群众感受到。为此,中心主动将服务触角延伸出去,把政策宣传的阵地往前移,重心往下沉。
“政策礼包” 进企业,精准滴灌解企忧:中心组织业务骨干联合当地人社部门,深入辖区内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新业态用工单位。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以及职工的需求,着重解读参保登记、缴费基数核定、关系转移接续等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发放图文并茂的政策宣传册、举办小型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为企业和职工答疑解惑,消除政策盲区,有效提高企业依法参保的意识。
“认证春风” 拂院舍,适老服务显温情:对于养老院等集中居住的老年群体,中心开展了暖心的春风行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手把手指导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APP 进行认证,对于那些无法使用智能技术的老人,则进行人脸识别。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步步耐心的操作,不仅高效完成认证工作,更把关怀与温暖送到老人心坎里,有力地弥合了 “数字鸿沟”,让科技助力养老更有温度。
“疑难杂症” 专家诊,畅通渠道保权益:在经办服务过程中,中心集中力量攻克群众在参保缴费历史遗留问题、待遇计算与发放异常、跨省衔接转换等方面遇到的 “疑难杂症”。同时,充分利用 8989999 服务热线、钉钉群等线上平台,提供全天候的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引,保证群众反映的问题都能得到回应和解决。
初心如磐:织密网络,筑民生之基
从舞台上的艺术呈现,到企业车间的精准宣讲,再到养老院舍的温情服务,陈仓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用实际行动丈量民情,诠释担当。他们通过多元化、接地气、有温度的宣传服务方式,持续编织养老保险政策 “宣传网”,筑牢便民服务 “保障网”。其核心目标明确而坚定:
在广度上,力求让所有人都知晓政策,不断扩大政策宣传的覆盖面,消除宣传盲点,让养老保险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
在深度上,追求让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享受到政策福利。精准识别服务对象,特别是困难群体和重点人群,主动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打通政策落实的 “最后一米”,确保大家 “参得上、缴得明、领得到”。
在效能上,全力保障服务流程顺畅,让群众安心。着力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经办效率,切实解决群众在参保缴费、关系转移、待遇核定与领取等各个环节遇到的堵点、痛点问题,守护好群众的每一分 “养老钱”“保命钱”。
陈仓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以这场精彩的广场活动为新起点,将继续秉持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举措、优质的服务,把养老保险政策的阳光雨露播撒到每一处角落,努力提升全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描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美好画卷贡献坚实的社保力量。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