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农电商路 黑米飘香振兴篇 —— 西安思源学院实践团赴洋县调研纪实
( 供稿:“洋县黑米·电商助农”暑期社会实践团 初审:孟超 朱梦怡 卢佳 王子斌 审编:杨川)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乡村振兴的沃土上,青年力量正以智慧为种、实践为犁,耕耘出产业发展的新希望。2025 年 7 月 16 日,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 “‘洋县黑米・电商助农’暑期社会实践团” 启程赴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开展为期 10 天的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为宗旨,聚焦洋县黑米特色产业,深入田间地头与企业一线,探寻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谋定而后动:行前部署绘蓝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7 月 15 日,实践团召开行前战略部署会,围绕 “电子商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新业态,实现助农增收新突破” 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明确,乡村振兴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成效显著,但仍面临创新驱动力不足、产业现代化程度待提升、成功模式可复制性受限等挑战,而电子商务凭借便捷性与广泛触达性,为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有效路径。
基于此,团队敲定三大核心任务:一是走进龙头企业陕西双亚周大黑集团及其合作基地,解析 “企业 + 农户” 订单农业模式的运行实效;二是深挖 “朱鹮之乡” 的生态价值与黑米历史文化底蕴,探索生态 IP 与历史典故融合的品牌赋能之道;三是针对农户电商技能短板,设计专项培训计划与 “技能传递 - 线上互助” 机制,搭建本地化平台让电商红利持续惠及农户。
深入产业链:调研走访探实情
企业溯源,明晰产业脉络
7 月 16 日,实践团首站到访陕西双亚周大黑集团,通过结构化访谈、数据梳理等方式,聚焦黑米销售渠道结构、电商化转型痛点及 “电商助农” 增收需求等核心问题展开座谈。次日,团队深入黑米核心种植区,实地考察土壤环境与作物长势,从源头把握洋县黑米的品质优势,为后续制定品牌推广与产业链延伸策略筑牢根基。
田间问计,倾听农户心声
7 月 20 日,实践团赴草坝村与村支书、村民代表座谈,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细致摸排当地农民收入结构、黑米产业参与收益及线上销售困境,并结合前期调研给出数据支撑的可行性建议。随后,队员们跟随村干部走进田间,与农户俯身交流种植技术与销售现状,一手数据的收集为调研分析提供了鲜活素材。
青春担使命:实践赋能显担当
此次 “三下乡” 实践,既是团队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行动,更是青年学子认知国情社情的生动课堂。队员们将经济管理理论与电商知识融入实践,在梳理黑米全产业链脉络中锻炼调研能力,在对接企业与农户需求中提升协调本领,真正实现了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洋县的乡土大地上,实践团以青春智慧探索电商助农新路径,用实际行动为黑米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服务振兴的责任与情怀。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