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柞水县:金耳筑链兴农路 山城美农谱新篇
(文图:谢友生 李山林 张朝钧 何友武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9月23日,秋雨淅沥。笔者谢友生 李山林 张朝钧 何友武冒雨前往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探访柞水县山城美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巧合的是,柞水县自媒体达人周友斌带领的本地自媒体团队亦同期到访,双方怀着共同的心愿 —— 探寻 “山城美农” 的发展密码,将这里的优质产品分享给更多人。
在公司董事长陈盛林的办公室,这位久负盛名的创业者揭开了 “山城美农” 的成长画卷。出身柞水县云蒙山农民家庭的陈盛林,自幼便靠上山打柴换学费,凭借坚韧与勤奋闯出一片天地。如今的他,既是商洛市劳动模范、“十大人物”,亦是业内认可的农业技术专家,其授课分享备受追捧。
“生活好了,更要追求生命质量。” 泡着茶的陈盛林娓娓道来企业初心。植根秦岭南麓的 “山城美农”,自创立起便秉持 “生态、健康、创新、共赢” 理念,紧跟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从多元化农业经营稳步转型为金耳特色产业全链运营龙头,成为柞水农业现代化升级的重要推动者。
2022 年,瞄准柞水县菌类产业发展机遇,公司果断将重心转向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兼具的金耳种植。这种俗称 “黄木耳”“脑耳” 的珍稀菌类,原生于云贵地区,经人工培育后在柞水落地生根。陈盛林带领团队深耕技术改良,以仿野生栽培保障产品绿色品质,推动柞水金耳通过有机认证,远销全国,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闪亮名片。
2024 年,总投资 5800 万元的金耳深加工项目落地小岭镇工业园区,标志着企业发展迈入新阶段。这座占地 1.5 万平方米的产业基地,涵盖菌棒加工、金耳羹生产、有效成分萃取等全链条设施,推动 “山城美农” 完成从初级种植到 “科研 + 生产 + 加工 + 销售” 的现代化转型。
如今,“山城美农” 已构建起多维度核心竞争力:108 个现代化大棚实现标准化规模种植,为产业链提供稳定优质原料;4 条国际标准自动化生产线日产能可观,冻干、瓶装、碗装燕窝金耳羹日产量均达 2 万份,120℃高温杀菌工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专属萃取车间聚焦金耳肽、多糖等成分研发,为功能性产品储备技术动能;“二产带一产、融三产” 模式则通过深加工提值、电商渠道拓市,形成产业协同发展闭环。
在陈盛林的带领下,探访团队先后走进金耳种植大棚与生产车间,从菌包制作、接种培育到采摘加工的全流程一目了然。现场品尝的燕窝金耳羹等产品,更让众人直观感受到金耳深加工的独特价值。
“品质为本,创新为魂。” 陈盛林表示,“山城美农” 将持续深挖金耳产业价值,丰富产品矩阵,强化品牌影响力,力争成长为全国金耳产业领军企业,为柞水乃至陕西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