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学“千万工程”之经,绘乡村振兴新卷
今年以来,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以党建为引领,深度汲取“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将张兴庄村确定为“千万工程”示范村,聚焦短板精准发力、紧盯弱项靶向施策、着眼提升全面突破,全力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张兴庄村概况:小村大貌,多元共生
张兴庄村宛如一颗镶嵌在大地上的明珠,下辖张兴庄、庙圪台、北新庄科、郭梁畔四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 382 户村民,共 1074 人,其中党员 79 人(女党员 10 名)。具体到张兴庄小组,有 62 户、175 人,党员 13 人(女党员 2 名)。在土地资源方面,退耕还林地达 1450 亩,耕地 93.28 亩,水域面积 15.38 亩,勾勒出一幅多元共生的乡村画卷。
产业兴旺:新业赋能,增收有道
面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难题,李渠镇在原有对外租赁养鸡场和鱼池的基础上,积极为张兴庄村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引导并支持其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特色手工业等新兴业态。今年,重点打造的庙圪台小组休闲垂钓园项目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该项目新建了 4 座鱼池,配备 50 个钓台,建成后将整体对外租赁。这一举措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预计村集体年收入可达 30 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将提升至 2.8 万元,更为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宜居生态:绿美并举,焕新颜值
为了让乡村成为宜居的美好家园,李渠镇在张兴庄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目前,水电网已全部入户,天然气入户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推进,预计年底将实现全覆盖。村内主干道及入户巷道硬化面积达 420 平米,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路灯整齐排列,村民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环境卫生方面,村里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同时,全面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卫生厕所,改造户厕 30 院,新建公厕 2 座,卫生设施全面升级。此外,还开展了“八清一改”专项行动,新建垃圾屋 4 个,更换玉米笼 28 个,菜园围栏和环保围栏各 300 米,粉刷涂料 6840 平米,拆除废弃房屋与残垣断壁 2 处,清理 30 余处柴草杂物乱堆点。如今的张兴庄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清新宜人的气息。
乡风文明:新风拂面,润泽心田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张兴庄村建成了百事堂,将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写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通过评选“美丽庭院”“文明家庭”,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淳朴的民风,营造出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
为了让村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村里常态化开展公益电影进乡村、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活动 12 余场。每年农历四月,在治平集团的赞助支持下,还会举办文化艺术节,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基层治理:多元共治,和谐有序
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张兴庄村设立了村级调解室,培养了一批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他们如同乡村的“和事佬”,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矛盾纠纷调处能力。通过他们的努力,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了多年来矛盾纠纷“零上访”的良好局面,为乡村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活富裕:关爱相伴,幸福满溢
生活的富足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张兴庄村设立了教育奖励基金,对考上大学的学生三年累计奖励 1 万元,激发了学子们的学习热情,为乡村的未来发展培养了人才。同时,建立了老年人关爱机制,根据不同年龄段为 65 周岁以上老人给予生活补助,65 周岁老人每年 600 元,70 岁以上 700 元,80 周岁以上 800 元,90 岁以上 900 元,让老年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此外,春节期间还为每户村民发放米面油等慰问品,让村民的获得感显著增强,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展望未来,李渠镇将以此次现场观摩会为契机,紧紧抓住“千万工程”这一有力抓手,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举措,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