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为灯照窗口 服务提质暖民心
(通讯员:咸阳市渭城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周红红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信心来自‘彻底的理论’”——《强信心 促发展》一书中的这句话,成为我在基层养老保险经办岗位上常思常悟的指引。作为一线工作人员,这本书不仅带来思想启迪,更在日复一日的服务实践中,化作破解难题、优化服务的 “行动指南”,让理论之光真正照进群众心坎。
从 “被动审批” 到 “主动护航”,政策落地有温度
书中对 “高效办成一件事” 改革的剖析,让我明晰了 “以问题为导向破解流程壁垒” 的改革逻辑。延退政策出台后,我们不再等群众上门咨询,而是主动靠前服务:精心制作政策宣传册,在经办大厅设立延退咨询专窗,开通中心政务微信,安排业务骨干值守线上线下渠道,为群众提供一对一精准解答,协助其结合自身情况规划退休时间,全力保障养老金预发工作平稳推进。当政策红利从 “层层申报” 变为 “直达快享”,我真切体会到书中所讲 “改革为民” 的深刻内涵。
从 “线下跑腿” 到 “云端办事”,数字服务提效能
依托陕西省社会保障局 “一主两翼” 系统,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正加速迈向 “不见面” 时代。参保登记、社保关系转移、信息变更、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等高频业务,群众足不出户即可自助办理。从 2023 年灵活就业人员 “刷脸办” 退休上线,到 2025 年全省无视同缴费人员 “刷脸办” 退休全面实现,数字化改革不断突破时空限制。企业和群众的好评,正是对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理念的最佳认可,既缓解了柜台压力,更让服务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从 “按时下班” 到 “服务延时”,为民初心见行动
书中以生动比喻辩证分析 “挑战与机遇” 的论述,让我对窗口服务的矛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企业与群众的急难需求,往往与常规办公时限存在冲突。为此,中心推行延时受理与容缺受理机制:对非工作时段前来办事的群众,留存资料并做好登记,次日主动加急办理;对材料不全的企业,指导线上操作的同时同步核验核心信息,实现 “先办后补”。企业经办人一句 “这就是发展信心”,恰是对服务提质最直接的回应。
日复一日的窗口工作中,曾有过琐碎带来的疲惫,但《强信心 促发展》让我读懂:每一次高效受理、每一次耐心解答、每一次主动服务,都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具体行动。当 98% 的服务满意度成为常态,当 “延时服务” 化作工作日常,书本上的文字便真正成为推动服务升级的澎湃力量,指引着我们在基层岗位上,以理论为灯,以服务为桥,书写民心所向的答卷。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