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赴西安市长安汉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沉浸式体验中华历史文化
(初审:央行 央通达 王英 王生辉 许宝平 韩智慧 姚昱龙 审编:杨川)
9月22日下午,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专程访问西安市长安汉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通过实地参观和文化对话,沉浸式感受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魅力,共叙丝路交流情谊,为第五届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力资源发展大会的文化交流议题推进助力。
此次走访以 “触摸中华文脉” 为主题。大使一行首先来到学校的 “历代服饰文化展厅” 和 “传统饰品陈列区”。在服饰文化展厅,秦汉的曲裾深衣、盛唐的襦裙披帛、宋元的窄袖长袍、明清的华美袄裙等复原度极高的古代服饰,按朝代顺序有序排列,搭配详实的文字解说和场景化布置,生动展现了中国古代服饰的形制演变和文化内涵。在传统饰品陈列区,玉器、银饰、金簪、玉佩等历代代表性饰品,以其精巧的工艺和独特的纹样设计,让大使直观领略到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传统美学追求。
参观过程中,学校文化教师全程陪同讲解,结合历史背景和生活场景,详细介绍了不同朝代服饰、饰品的风格特点和象征意义。例如,汉服的 “交领右衽” 体现了古人的礼仪观念,唐代饰品的华丽繁复则反映了盛唐的开放与繁荣。大使不时驻足观察,近距离触摸服饰面料,欣赏饰品细节,并积极提问交流,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表示出浓厚兴趣和高度赞赏,他说:“通过这些服饰与饰品,仿佛看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图景,更理解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深厚底蕴。”
为了让大使更深入地了解历代审美变迁,学校还展示了各朝代典型妆容的演变,从秦汉的素雅端庄、唐代的浓丽丰腴,到宋代的淡雅清秀、明清的含蓄内敛,配合发式与配饰的整体搭配,直观呈现了中国古代容貌装饰艺术的流变与时代风貌。
随后,大使一行走进学校的绒花非遗工坊。工坊内,非遗传承人们正在娴熟地演示绒花 “劈绒、剪绒、打尖、传花” 等传统工序。桌上陈列的牡丹、玉兰、凤凰等绒花作品,色泽艳丽、形态逼真,既有传统纹样的典雅,又充满灵动生机。传承人向大使介绍说:“绒花是中国传统非遗技艺,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曾是宫廷饰品的重要品类,如今不仅用于传统服饰搭配,更成为传承中华美学的文化载体。”
在交流环节,双方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活化以及丝路沿线国家文化共性等话题展开了深入对话。大使表示,乌兹别克斯坦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与中国有着千年的文化交融史。此次参观不仅让他通过服饰、饰品读懂了中国古代历史,更通过绒花非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活生命力,这为两国深化文化合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文交流提供了新思路。校方则表示,将继续以 “历史文化 + 非遗传承” 为载体,搭建更多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连接丝路沿线国家的桥梁。
此次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的走访交流,不仅让国际友人深度认识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与非遗魅力,还以文化为纽带,为第五届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力资源发展大会注入了人文交流活力,为后续沿线国家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