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丝路筑枢纽 才聚长安启新程 —— 2025欧亚经济论坛系列分会第五届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力资源发展大会硕果盈枝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9 月 24 日,西咸新区国际会议中心掌声渐歇,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西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力资源发展大会圆满落幕。作为 2025 欧亚经济论坛的重要分会,这场以 “智汇丝路:AI 赋能・开放共赢・服务创新” 为主题的盛会,吸引了国内 30 余个省市人社部门、多家科研院所和人力资源企业,以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政府机构人员齐聚长安,共绘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新蓝图。
多维议程搭平台 成果发布见实效
大会精心设置的现场发布、授牌仪式、合作签约等环节,层层递进彰显务实底色,每项成果都承载着对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深度探索。
在现场发布环节,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重磅推出《人力资源系列蓝皮书》,从产业适配、人才流动等多维度解析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为领域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参考;西安市人社局同步发布《2025 年西安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精准对接当地 “6+5+6+1” 现代产业体系,为靶向引才、精准育才提供清晰指引。授牌仪式上,西咸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这枚沉甸甸的牌匾不仅是一个服务平台的诞生,更标志着陕西省国际化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为海外人才来华发展搭建起更便捷的桥梁。
合作签约环节更是亮点纷呈,尽显开放共赢姿态。西安市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相关城市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 人力资源领域城市间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在人才政策协同、资格互认、信息共享等方面达成共识,为跨国人才流动扫清障碍;上海市与西安市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携手签订共建协议,欧亚资源集团(ERG)、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多家单位也趁热打铁,就国际人才联合培养、海外项目深度合作等达成多项备忘录与实质性签约,一张跨区域、跨国界的人力资源合作网络在会场悄然织就。
思想碰撞启思路 特色展区聚活力
除了务实的成果落地,大会更成为思想交锋的高地与人才对接的舞台。主旨发言、主题演讲与圆桌对话三大环节中,10 余位来自中外政府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及行业协会的嘉宾,围绕 AI 时代人力资本开发路径、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力资源合作新模式等核心议题各抒己见。从 AI 技术在人才测评中的创新应用,到跨国人才服务体系的构建经验,嘉宾们以深厚的专业积淀与前瞻视野,为人力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献上 “金点子”,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同步开设的三大特色展区,则让大会从 “论道” 延伸至 “实践”,涌动着人才与机遇碰撞的活力。博士人才精准对接交流会现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航西飞等 42 家重点单位携 850 余个优质岗位 “求贤若渴”,高层次人才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沟通,高效匹配供需;劳务品牌展区内,“长安汉唐妆造” 的精致妆容、“高陵汽车工匠” 的精密技艺、“西咸茯茶工匠” 的传统技法、“蓝田厨师” 的特色菜品集中亮相,生动展现了西安地方特色劳务品牌的建设成果与独特魅力;人力资源服务成果展区中,云生集团、上海外服(陕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等 11 家企业带来行业最新科技应用,智能招聘系统、数字化人才管理平台等成果让人眼前一亮,为行业创新发展树立了鲜活标杆。
五年深耕铸品牌 长安聚力担使命
每两年一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力资源发展大会,已成为聚焦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的全国性标杆活动。自落地西安以来,这座城市以永久会址的责任担当,连续四年精心筹备、深耕细作,让大会影响力从国内辐射至中亚各国。
如今,第五届大会的圆满落幕不仅留下了丰硕的签约成果与思想财富,更进一步夯实了西安在 “一带一路” 人力资源合作中的枢纽地位。从精准对接的人才需求目录,到跨国联动的合作协议;从扎根本土的劳务品牌,到面向国际的服务平台,西安用实打实的行动与成果,为建设国家人才集聚高地注入强劲动力,更在促进中国 — 中亚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征程中,书写了担当作为的 “长安答卷”。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